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,定兴县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从源头预防、调解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系统施策,积极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基层矛盾化解路径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一、健全调解组织网络,推动矛盾源头化解
定兴县司法局积极构建覆盖全面、层级清晰的调解组织网络。目前,全县已建立各类调解组织近300个,延伸至村(社区)、乡镇及多个行业领域,形成深入基层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前沿体系。
以彭各庄村为例,该村将辖区科学划分为六个网格,每个网格配备2名人民调解员,定期开展排查,对常见的土地、宅基地、邻里等纠纷实现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。据统计,仅去年一年,该村调解员就成功化解纠纷数十起,切实做到“小事不出村”,有力维护了基层稳定。
在全县范围内,类似彭各庄村这样依托基层调解组织有效化解矛盾的案例屡见不鲜。通过健全的调解组织网络,大量纠纷在萌芽阶段即获妥善解决,避免了矛盾升级和诉讼增加,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二、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,提升专业调解能力
调解员是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核心力量。定兴县司法局高度重视调解员队伍建设工作,目前全县共有调解员1039名。为持续提升调解队伍专业能力,定兴县司法局常态化组织开展业务培训,内容紧密结合基层实际,涵盖宅基地、婚姻家庭等常用法律知识,并注重通过真实案例剖析,强化法律思维与调解技巧的传授。同时,培训还对调解文书的规范撰写进行了系统指导。
在培训形式上,采取集中授课、专家讲座、实地观摩及模拟调解等多种方式,有效增强了调解员的实战应用能力。得益于培训成效的显现,全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,并有4名调解员因工作表现突出,荣获“保定市金牌调解员”荣誉称号。
三、聚焦典型案例,彰显调解实效
在某宅基地继承纠纷调解中,鉴于该案存在群体性事件和信访风险,调解员姜锋迅速联合乡镇领导及包村干部组建专项调解小组。通过采取“现场勘查+情感疏导+法律释明”的综合策略,调解小组连续七天深入双方家庭走访,在情绪安抚、政策解读与赔偿协商的基础上,准确把握传统观念与现代法律认知的冲突本质,以“先降温、后疏导”的方式兼顾法理与情理,最终促成当事人签订协议,明确新的宅基地边界,成功实现“法理认可、情理接受”的良好效果,既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,也保全了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。
在某社保补缴纠纷调解中,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张某勇,调解员刘宗峰秉持“矛盾不上交”原则,首先通过背对背沟通和温情疏导稳定当事人情绪,待其冷静后厘清争议焦点。随后采取“双线作战”策略:一方面审核劳动合同、考勤记录及社保补缴核算单等材料;另一方面走访社保部门了解政策流程,并约谈企业财务人员梳理现金流状况等。在此基础上,调解员以真心、耐心和专业能力搭建沟通桥梁,多方调动积极因素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,实现劳动者与企业共赢,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。
定兴县司法局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,成功筑牢基层社会治理防线,生动践行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。下一步,定兴县司法局将继续创新机制,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,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保定、法治保定贡献司法力量。
——定兴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和基层管理股 王子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