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苑区温仁镇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聚焦“一站式解纷、常态化排查、多元化化解”目标,突出抓好三支特色调解队伍,实现矛盾纠纷“发现早、介入快、化解好”,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坚实防线。
一、打造“一站式”解纷平台,集成资源实现“一揽子化解”
温仁镇依托镇司法所和联合调解中心,积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设置指挥调度、综合受理、多元化解 3个功能室,建立摸排预警、多元化解、会商研判、跟踪回访等工作机制,由镇政法委员牵头,对司法所、派出所、法庭、执法队等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、乡贤等资源统一指挥、统一调动,对矛盾纠纷统一调处,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。
二、织密“三层一体”网格体系,全域覆盖实现“问题全掌握”
温仁镇每个村均建立了“村网格长(村党支部书记)+包片网格长(村干部)+网格员(定位包联30-50户)”三层一体的网格组织体系,由村党支部书记统筹组织网格员,开展进家门、问家事、拉家常活动,常态化收集和发现矛盾纠纷线索,对排查发现的矛盾及时介入调处,第一时间将矛盾隐患处置在小。
三、建强三支特色调解队伍,多元协同实现“矛盾有人管”
一是村居调解队伍,扎根一线的“家门口调解员”。组建以村“两委”干部、治保会成员、村民代表、党员为主的村组调解队伍,全镇17个村均配备4-6人调解小组。这支队伍发挥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优势,重点化解婚姻家庭、土地承包、供水供电等“鸡毛蒜皮”类纠纷,通过“拉家常式调解”“乡规民约引导”“亲情友情规劝”等方式,将矛盾吸附在网格、解决在村组。
二是司法专业队伍,定分止争的“法治护航员”。整合镇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法庭等司法力量,组建了一支专业高效的调解团队。派出所民警主要负责治安纠纷调解和重点人员管控;司法所通过建立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机制,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村调解员114人次,提供法律援助35件;法庭对乡镇综治中心达成的书面调解协议开辟绿色渠道,同时针对土地承包合同、商事合同等法律关系复杂的纠纷,法庭法官提前介入调解,提供法律条款解读、举证责任指导等专业支持。在一起婚恋家庭纠纷案例中,两村民因情感问题发生口角并致一人轻伤,其中一人被行政拘留,另一人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。由于双方对处理结果不满,矛盾持续激化。镇党委迅速组织派出所、司法所和村调解员进行案情研判,并由村调解员及司法所工作人员对伤者进行法律解释和调解。最终,双方达成赔偿协议,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,展现了司法专业队伍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。
三是乡贤共治队伍,德法融合的“民间和事佬”。吸纳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模范、老退伍军人等“五老”人员及返乡创业人士、行业带头人等组建乡贤调解团,全镇共发展乡贤调解员34人。凭借威望高、人脉广、经验足的优势,在征地补偿、宗族矛盾等复杂纠纷中发挥“润滑剂”作用,推动问题柔性化解。2025年4月,村民蔡某与李某因债务纠纷矛盾激化,李某在父亲离世时情绪失控,扬言要将棺椁抬至蔡某家中。镇党委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,一方面由德高望重的镇乡贤调解员安抚李某情绪,避免事态恶化;另一方面联合包片干部对蔡某进行劝导,从法律责任、社会影响及邻里情谊多角度释法说理。最终,蔡某主动履行协议偿还欠款,成功化解了双方冲突。
清苑区温仁镇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充分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力量,持续深化拓展多元共治,构建“预防在先、发现在早、处置在小”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,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——清苑区温仁镇政法委员 李成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