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涞源县涞源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,立足乡镇实际,探索创新“两个枫桥”工作模式,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,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,为全镇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一、网上枫桥:畅通诉求渠道,实现“云上解纷”
通过整合资源,搭建线上平台。进一步整合政府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政务服务APP等网上渠道,在微信公众号设立专门的矛盾诉求受理板块,实现群众诉求“一键提交”。同时,建立线上矛盾纠纷数据库,对各类诉求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研判,为精准化解矛盾提供数据支持。
组建专业团队,提供卓越服务。组建了一支由乡镇干部、法律工作者、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网上调解团队,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,及时受理和回复群众诉求。对于简单纠纷,通过线上沟通协商的方式及时化解;对于复杂纠纷,及时转交相关部门或组织线下调解。
网络消费纠纷“云化解”案例。涞源镇居民张某通过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台家电,收到货后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,与商家协商无果后,通过镇微信公众号上的矛盾诉求受理板块提交了投诉。网上调解团队接到投诉后,立即与商家取得联系,并组织双方进行线上调解。多次沟通协商后,商家最终同意为张某更换一台新家电,并承担了相关运费。这起网络消费纠纷通过“网上枫桥”模式得到了快速、高效的解决,得到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可。
二、行业枫桥:发挥行业优势,实现“行业自治”
健全机制,明确行业责任。涞源镇制定了行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,明确了各行业部门和行业协会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职责和任务。建立了行业矛盾纠纷排查台账,定期对行业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梳理,做到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。
强化培训,提升调解能力。定期组织行业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,邀请法律专家、调解能手进行授课,传授调解技巧和方法,提高行业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。同时,建立了行业调解专家库,为复杂疑难纠纷的调解提供专业支持。
劳资纠纷“行业调解”案例。涞源镇某企业因经营不善,拖欠了多名员工的工资,员工们多次讨薪未果,情绪十分激动。乡镇得知情况后,及时启动“行业枫桥”机制,联合镇劳动保障部门、行业协会共同开展调解工作。调解人员通过向企业负责人宣传劳动法律法规,分析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,同时与员工代表进行沟通协商,最终促使企业与员工达成了工资支付协议,成功化解了这起劳资纠纷,维护了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。
三、进一步推动工作开展的思考
一是加强技术培训,提升应用能力。定期组织基层干部开展信息技术培训,提高他们对“两个枫桥”的应用能力。同时,加强与平台开发企业的沟通协作,及时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。
二是强化资源整合,形成工作合力。进一步加大对“两个枫桥”建设的投入,整合各方面资源,形成工作合力。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,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。同时,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,鼓励企业、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。
三是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群众参与度。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“两个枫桥”的宣传推广,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可度。开展主题宣传活动,向群众宣传新的工作模式的优势和特点,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理。
——涞源县涞源镇政法委员 李畅